以下文章来源于产经故事 ,作者黄颖
用产业经济的故事、奋发的人生、经典的案例,事实产业趋势分析,读懂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国企业与企业家与产业发展趋势。
11月8日,2023侨界数字经济产业科创联盟产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上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负责人黄颖参加大会并发表演讲。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磅演讲,黄颖以《2024年全球碳市场与可持续发展展望》为题作精彩分享。“中国产经故事”第一时间对其演讲内容做了整理,以飨读者。
以下是黄颖在本次大会上的演讲精撷:
已拥有碳市场的国家包括欧盟(覆盖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等非欧盟国家)、德国、哈萨克斯坦、韩国、瑞士、英国、墨西哥、西兰等;其他如美国、日本、中国等建立了以州、省、市级的碳市场。
目前中国拥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湖北、广东、四川、福建等9个地方碳市场。2021年的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上线,初始碳价为48元人民币/吨。按照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的原则,先以发电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为突破口,首批纳入了2162家发电企业。
全球碳市场的交易
2022年,欧盟碳市场交易总额突破7515亿欧元,占据全球碳交易总量的77.3%、交易额总量的89.8%。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碳价在一周内从95欧元/吨骤降至55欧元/吨,最高时碳价一度突破了100欧元/吨,不过很快恢复至70-80欧元/吨的价格水平。
中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目前仅有碳现货交易,2022年成交量约2.3亿吨,占全球碳市场3.9%;交易额约100亿元,占全球碳市场不足1%。
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4月18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以多数票通过了三项气候法案:碳排放交易系统修订法案(ETS)、社会气候基金法案(SCF)、碳边界调节机制法案(CBAM)。
这三项气候法案属于“Fitfor55”(“减碳55%”)欧盟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中的核心,该计划旨在帮助欧盟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5%,并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第一项法案:《碳排放交易系统修订法案》(ETS)
第一,欧盟碳市场计划到2030年纳管企业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62%,这比之前43%的减排目标有了大幅提高,将可能导致2024年欧盟碳配额拍卖价格继续升高。
第二,欧盟碳市场计划到2034年前逐步取消针对欧盟纳管企业的免费碳配额,将可能导致2024年欧盟碳期货交易将继续放量。
第二项法案:《社会气候基金法案》(SCF)
欧盟将在2026年正式设立SCF基金,基金价值高达867亿欧元,旨在确保气候转型公平且具有社会包容性,将帮助小型企业和家庭应对新措施带来的更高燃料成本,特别是受能源和运输资源短缺影响的弱势家庭、微型企业和运输用户,这将对出口欧盟的生物燃料、分布式光伏等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三项法案:《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CBAM)
2023年10月1日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碳关税)法案已正式生效,碳关税过渡期到2025年底,2027年至2034年将逐步全面实施,目前碳关税涵盖水泥铁、钢、铝、化肥、电力、化学品(有机化学品、氢、氨)、塑料及其制品等领域。
其中钢铁、铝、化学品和塑料行业可能将对中国出口冲击最大。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或因此下滑21%以上。
碳关税过渡期为期两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目前出口欧盟企业只需要履行报告,而不用实际购买“碳关税证书”,履行报告包括:提供欧盟有关商品的数量、原产国、商品编码、商品隐含的碳排放数据等内容,而提供商品隐含的碳排放数据则是关键的点。
而碳关税两年过渡期结束之前,欧盟还会评估是否将征收范围扩大到其他存在“碳泄漏”风险的行业,所以征收碳关税的行业范围可能还会扩大。
另外,碳关税所涵盖行业在欧盟碳市场的免费碳配额将在2026年至2034年的9年内逐步取消。这意味着,这些行业所对应的碳价可能会继续走高。以近期欧盟碳市场80欧元/吨的碳价为基准,如果进口适用碳关税的商品中包含一吨碳排放量,那么进口商就需要以80欧元/吨的价格购买一张“碳关税证书”。进口商的进口成本会相应增加80欧元/吨,出口国出口成本可能会成倍增加。
如果进口商品在出口国已经为其隐含的碳排放支付了碳价,那么已经支付的碳价可以从中抵减。但如果生产地的碳价低于欧盟碳市场,则需要购买“碳关税证书”以补足差价,势必会倒逼全球各大碳市场和相关产业的提速发展。
截至2023年9月,欧盟碳配额价格稳定在85欧元/吨左右,受俄乌冲突放缓,前9个月欧盟碳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均较为稳定,将对2024年全球碳市场走势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给全球碳市场带来更多利好的,如新加坡碳市场,2024年1月1日起新加坡须缴碳税的本地企业可从国际市场购买高质量的国际自愿减排项目,以抵消最多5%的可征收碳排放,这将大大增强新加坡碳市场对国际自愿减排项目的交易信心。
如韩国碳市场,最快2024年将放宽条件让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范围更广的金融公司加入配额交易,并且还将允许金融公司提供与碳市场挂钩的基金和金融产品。此外,在2025年之前还将增设期货市场,协助缓和价格波动性,并且让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风险。
不过,英国碳价目前已跌至每吨36英镑左右,不到欧盟价格的一半,此前英国首相Rishi Sunak宣布推迟2030年禁止销售新汽油车及柴油车的禁令至2035年,以及放宽传统燃汽锅炉限制的政策,已使民众对英国达成净零碳排目标的信心造成一定影响。但英国碳市场占市场份额较小,将不会对全球碳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黄颖,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上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负责人。长期重点关注双碳、碳市场、碳中和、碳金融、 ESG、气候投融资。
【图文来源】 产经故事
- END -
图文编辑:冯一奇
责任编辑:江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