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寄语

  很荣幸在海促会成立35周年之际,为我们撰写寄语。

  提笔之际感慨万千,自1988年诞生以来,海促会的确一直在做着服务的事。最早,海促会名为“上海市海外亲属经济技术促进会”,依托上海38万归侨侨眷与海外亲属的关系,做好平台工作,兢兢业业服务于促进海内外的经济、技术、文化合作交流。我们的服务从写一封封信、打一个个电话起步,在落实经济技术项目的进程中成熟,走到今天,依旧生机勃勃。感恩前辈们的敬业与奉献,也感谢社会各界人士一直以来的支持!

  立足当下,海促会可以再为大家做些什么?有什么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海促会走过了35个春秋,去年,我当选为会长,感到荣幸之余,身上的责任更不断促使我思考这些。我目前的答案是,海促会作为“牌子”,可以帮助有潜力的企业更好地发展,为他们献策、引进技术,链接资源,等等;作为平台,可以更广泛地连接各界,促进交流和合作,也为统战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一点拙见, 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牌子”的形容借自曾任海促会名誉会长的沈坚白先生,沈先生曾为海促会成立20周年题词“以侨为桥,走向世界,发展经济,强国富民”。桥在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意涵。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桥,也有更多无名的桥,不管桥壁上是否留名,过桥的人总是受惠于桥的存在。这也提醒我们——以谦和利他之心,传承海促会的精神,持续服务大局,做好“桥梁”的工作,继续为经济发展服务。对于海促会,中小企业似乎是数量最多的“过桥人”,中小企业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我曾在海外工作多年,因深爱祖国,深念浦江景,选择回国。我眼中的上海日新月异,是极富生命力的,如今,上海在推动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在建设绿色城市,其中也孕育了太多发展机遇。在当下,如何结合媒体力量,讲好中国企业的故事,如何促进金融引资,如何助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并为之努力。历史的机遇,从来都和责任联系在一起。海促会的责任就是要继续以一颗真诚的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做好服务的工作,践行经世济民。

  浦江悠悠,孕育着厚积薄发的底气。上善若水,是传承千年的智慧。侨连五洲,是很美好的愿景。愿海促会大家庭的成员本着“为国兴利,为民兴业,竭诚服务”的宗旨,以“一个社团,一部中国经济发展史”为定位,在服务的工作中,与大家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会长 张礼立
2023.03